國家稅務總局舉行新聞發布會
數據反映經濟運行穩中向好 “春風行動”百條措施加速落地
7月26日,國家稅務總局舉行新聞發布會,稅務總局相關司局負責人就稅收大數據反映上半年經濟發展情況、稅務部門學黨史辦實事扎實推進辦稅繳費便利化、社保繳費“網上辦”“掌上辦”工作進展、新辦涉稅市場主體特點、“首違不罰”措施成效、打擊涉稅違法犯罪等內容進行發布并回答記者提問。
發票數據顯示:上半年企業銷售增長34.4%
發布會上,國家稅務總局收入規劃核算司副司長趙連偉首先介紹了稅收大數據反映出的上半年經濟發展亮點。
他表示,今年以來,黨中央、國務院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保持宏觀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和可持續性,持續鞏固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我國經濟持續穩定恢復。增值稅發票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企業銷售收入同比增長34.4%,比2019年兩年平均增長15.1%,兩年平均增速比第一季度提高2.3個百分點,反映出經濟運行穩中加固、穩中向好。具體呈現出五大亮點:
一是工業經濟持續加固,復蘇面進一步擴大。上半年,隨著市場需求的穩定恢復、國內外循環的逐步暢通,全國工業企業銷售收入同比增長32.9%,兩年平均增長12.4%,比第一季度提高3.1個百分點。工業41個行業大類中,39個行業銷售收入超過2019年同期水平,增長面達95%。
二是創新發展不斷增強,高技術產業發展勢頭良好。上半年,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推進,全國高技術產業銷售收入同比增長33.6%,兩年平均增長20.4%,比第一季度提高1.4個百分點,高于全國總體水平5.3個百分點。其中,信息服務、科技成果轉化服務、研發設計服務等高技術服務業銷售收入增長較快,兩年平均增長27%,比第一季度提高1.8個百分點。
三是能源供給結構逐步優化,生態環保產業發展迅速。上半年,綠色低碳能源持續發展壯大,新能源發電中的太陽能發電、風力發電銷售收入同比分別增長46.5%和39.3%,兩年平均分別增長31.4%和24.2%,而火力發電銷售收入兩年平均增長8.4%。生態環保產業加速發展,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業銷售收入同比增長31.4%,兩年平均增長21.2%,比第一季度提高4.2個百分點。
四是服務消費明顯復蘇,消費新業態發展向好。上半年,一系列促進消費政策顯效,消費市場穩步恢復,商品零售兩年平均增長10.4%,特別是升級類消費增長較快,醫藥及醫療器材、家用電器及電子產品零售兩年平均分別增長19.9%和15.3%。服務消費穩步恢復,住宿餐飲、文體娛樂消費均已超過2019年同期水平。線上消費延續較快增長,互聯網零售消費兩年平均增長32.3%。
五是有效投資穩步提升,投資結構逐步優化。上半年,投資保持在合理增長區間,建筑業銷售收入同比增長28.9%,兩年平均增長14.8%,與第一季度基本持平。新基建、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設提速,通信電力輸送設施工程、節能工程銷售收入兩年平均分別增長14.3%和39.8%;鐵路道路橋梁工程、水利水運工程建筑銷售收入兩年平均分別增長16.9%和19.3%。
下一步,稅務部門將繼續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深入挖掘稅收大數據價值,充分發揮大數據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勢,助力企業紓困解難,推動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
“春風行動”百條措施落實超8成
稅務總局納稅服務司司長韓國榮在發布會上就“我為納稅人繳費人辦實事暨便民辦稅春風行動”進展和成效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韓國榮表示,自今年2月以來,稅務總局將“春風行動”作為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重要舉措和貫徹落實中辦、國辦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深化稅收征管改革的意見》的有效載體,推出10大類30項100條具體措施,目前,百條措施已落實82%,有效提升了納稅人繳費人的滿意度和獲得感。具體成效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一是精準政策推送,稅費優惠直達快享。深挖稅收大數據應用潛力,將稅費政策與納稅人繳費人數據進行關聯,打造全國統一的宣傳輔導精準推送標簽體系,通過鎖定稅費種類、納稅人登記信息、行業類型等限定條件,篩選出符合條件的納稅人繳費人,“點對點”“一對一”精準推送。截至6月30日,已精準推送44批次稅費優惠政策,惠及納稅人繳費人4.56億戶次。在此提醒廣大納稅人,只要登錄電子稅務局個人賬戶,打開“政策速遞”欄目,即可查看符合自身條件的稅費優惠政策措施。
二是精簡辦理流程,壓縮辦稅繳費時限。簡化納稅申報表單,進一步提高申報效率。如查賬征收企業所得稅預繳納稅申報表簡化后,98%的納稅人僅填寫一張表單即可完成預繳申報。推行財產和行為稅合并申報以及增值稅、消費稅分別與附加稅費申報表整合,實現多稅費“一張報表、一次申報”。優化整合出口退稅信息系統,退稅辦理減少約三分之一申報表單、五分之一數據項,整體申報效率提高30%。
三是精細稅費服務,確保享優惠得實惠。聯合工商聯持續開展“春雨潤苗”專項行動,為小微企業辦實事解難題。目前,各地稅務部門均開通小微企業服務專線,開展專題政策宣講活動1.1萬場次,累計在線解答問題咨詢110余萬次。針對大企業跨區經營普遍、個性化需求突出等特點,探索完善跨區域涉稅事項協調機制,目前已協調16項大企業重組涉稅事項,解決327件各類大企業涉稅訴求,協調67項大企業跨省市涉稅事項。通過上述個性化的服務,助力納稅人繳費人享優惠得實惠。
四是精誠稅收共治,推動“一件事一次辦”。加強部門間溝通合作,讓納稅人繳費人辦稅繳費“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例如,稅務部門會同市場監管、公安、人社、銀行等部門,建立企業開辦“一窗受理、一次采集、一網通辦、一日辦結”的服務新模式,為納稅人繳費人提供套餐式、主題式集成服務,推動企業開辦事項一次辦好。又如,聯合不動產登記部門推進信息實時共享,推動不動產交易“一站式”辦理。再如,將12366納稅服務熱線以分中心的形式歸并到所在地的12345熱線,滿足“一號通答”咨詢需求,為納稅人繳費人提供更加優質、便捷、精細的服務。
下一步,稅務部門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對標《意見》要求,將“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貫穿始終,鞏固落實“春風行動”已推出措施,繼續沉下心來優服務、凝聚力量辦實事,緊扣時間節點抓好后續各項措施的落實落地落細,切切實實解決好納稅人繳費人的“急難愁盼”問題。
稅收數據反映數字經濟發展態勢向好
當前,數字技術正加快與實體經濟融合,數字化進入快速發展的新階段。趙連偉就稅收大數據反映我國數字經濟產業發展情況回答了記者提問。
他表示,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數字經濟發展。稅務總局對照國家統計局標準,利用稅收大數據,對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發展情況進行了統計分析。稅收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數字經濟核心產業銷售收入同比增長34.2%,兩年平均增長20.8%,比第一季度提高3.6個百分點,高于全國總體水平5.7個百分點,反映出數字經濟發展態勢向好,正逐步成為助推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一是數字產品制造提質增效。上半年,數字產品制造業銷售收入同比增長26.3%,兩年平均增長13.6%,比第一季度提高2.8個百分點,高于制造業總體水平0.7個百分點。其中,智能設備制造、集成電路等電子元器件及設備制造銷售收入增勢向好,兩年平均分別增長39.9%和16.8%。
二是數字產品服務潛力不斷釋放。上半年,數字產品服務業銷售收入同比增長28.8%,兩年平均增長13.7%,比第一季度提高5.1個百分點。其中,數字產品零售、數字產品維修銷售收入兩年平均分別增長16%和16.2%。特別是電子數字出版物零售、計算機軟件零售、通信設備修理業銷售收入增速較快,兩年平均分別增長19.6%、19.8%和19.1%。
三是數字技術應用加快拓展。上半年,數字技術應用業銷售收入同比增長35.3%,兩年平均增長26.4%,比第一季度提高3個百分點,高于數字經濟核心產業銷售收入增幅5.6個百分點。其中,互聯網相關服務、軟件開發、信息技術服務銷售收入兩年平均分別增長46.5%、27.1%和26.1%。特別是應用軟件開發、物聯網技術服務銷售收入增速較快,兩年平均分別增長64.6%和60.7%。
四是數字要素驅動創新加速突破。上半年,數字要素驅動業銷售收入同比增長56.2%,兩年平均增長34.9%,比第一季度提高5.6個百分點,增速居4個大類行業首位。其中,供應鏈管理等其他數字要素驅動業、數字內容與媒體銷售收入增勢向好,兩年平均分別增長30.2%和46.7%。
“從上述數據來看,數字經濟的新引擎作用愈加凸顯,成為穩定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壁w連偉表示,稅務部門將繼續用好稅收大數據,更好服務市場主體發展和宏觀決策,同時進一步優化稅費服務,為推動數字經濟健康有序發展貢獻稅務力量。
社保繳費便利化目標任務提前完成
稅務總局社會保險費司(非稅收入司)副司長王發運介紹了稅務部門貫徹落實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優化社保繳費業務流程,推出社保繳費便利化措施,推進社保繳費“網上辦”“掌上辦”的情況。
王發運表示,稅務總局高度重視優化社保繳費業務流程,將實現“網上辦”“掌上辦”作為稅務部門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為群眾辦實事的重要內容和進一步深化稅收征管改革的重要任務,精心謀劃,扎實推進。在人社、醫保、財政等相關部門的支持配合下,截至6月底,已實現企業所有繳費業務全部能“網上辦”,個人繳費業務基本能“掌上辦”,提前完成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的目標任務。具體來說:
在繳費渠道上,積極推進個性化、多樣化服務。企業可自行選擇電子稅務局、單位客戶端等網上渠道或批量扣費等方式辦理社保繳費業務,個人可通過稅務APP、手機銀行或者第三方支付等掌上渠道辦理社保繳費業務。各地稅務部門還推出了許多特色繳費渠道,如深圳市稅務局開發了老年版APP,便利老年人線上繳費;青島市稅務局搭建了視頻連線平臺,提供“見屏如面”式繳費服務。
在繳費事項上,持續拓展“網上辦”“掌上辦”業務范圍。在實現社保申報、繳費、查詢等基本事項“網上辦”“掌上辦”的基礎上,還將扣款協議簽訂、憑證打印、通知提醒等關聯事項也納入“網上辦”“掌上辦”內容。初步統計,目前全國企業和個人社保繳費“網上辦”“掌上辦”業務量占比均達到90%以上。
在實現社保繳費“網上辦”“掌上辦”的同時,稅務部門還與有關部門一起,持續優化線下渠道,堅持線上線下“兩條腿”走路,切實做好特殊群體繳費服務,進一步提升繳費人獲得感。
一是推進社保繳費“一廳聯辦”“一網通辦”。會同人社、醫保等部門,統籌調配服務資源,通過人員共駐、人員互派等方式,推進社保繳費和經辦業務“一廳聯辦”。截至目前,全國3000多個辦稅服務廳、社保大廳、政務大廳支持“一廳聯辦”。試點社保繳費和經辦業務“一網通辦”,將線下“一廳聯辦”轉向線上。廣東、廣西、湖北等地稅務局將稅務“網上辦”“掌上辦”渠道植入當地政務網站、政務APP等便民應用,繳費人只需一次登錄,即可“一網通辦”。
二是對特殊群體進行重點保障、兜底服務。為滿足不使用智能設備的特殊群體繳費需求,稅務部門專門制發通知,進一步明確社保費征收過程中人民幣現金收付的有關事項,在辦稅服務廳設置綠色通道、繳費專窗,并積極提供預約服務、上門服務。
下一步,稅務部門將繼續落實中辦、國辦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深化稅收征管改革的意見》要求,鞏固拓展“網上辦”“掌上辦”成果,持續推進社保繳費便利化改革,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多方便。
上半年新辦涉稅市場主體增長27.3%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培育和壯大市場主體。趙連偉在回答記者有關今年上半年新辦涉稅市場主體發展情況的提問時表示,稅收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在市場監管部門登記注冊,且到稅務部門新辦理稅種認定、發票領用、申報納稅等涉稅事項的企業、個體工商戶等市場主體(以下簡稱“新辦涉稅市場主體”)累計達624.3萬戶,較2020年增長27.3%,較2019年增長22.8%。
分類型看,新辦企業332.3萬戶,新辦個體工商戶284.2萬戶,新辦其他類型市場主體(如事業單位、民辦非企業單位等)7.8萬戶,同比分別增長26.8%、28.3%和18%。
分所有制看,新辦民營經濟涉稅市場主體617.1萬戶,較2020年同期增長27.4%,占比98.9%,較2020年、2019年同期分別提高0.05、0.47個百分點。
分行業看,信息技術服務業、居民服務業增速較快,同比分別增長73.4%、70.4%;制造業新辦涉稅市場主體36.8萬戶,同比增長17.31%。
新辦涉稅市場主體在推動經濟可持續發展、涵養稅源、吸納就業、維護社會穩定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下一步,稅務部門將持續優化稅收營商環境,進一步落實落細減稅降費政策,幫助新辦涉稅市場主體快速成長發展,推動形成新辦涉稅市場主體壯大、稅基擴大、經濟發展的良性循環。
“首違不罰”的積極社會效應逐步顯現
“首違不罰”是稅務部門今年開展的“我為納稅人繳費人辦實事暨便民辦稅春風行動”的重要舉措。韓國榮就“首違不罰”措施取得的成效回答了記者的提問,他表示,稅務部門自今年4月1日起正式推行首批10項全國統一的稅務行政處罰“首違不罰”事項清單以來,對納稅人容錯糾錯空間擴容明顯,行政處罰教育為主、懲戒為輔功能作用持續放大,市場主體感受到了稅務執法的“溫度”,積極社會效應正在逐步顯現。
一是營造了更加和諧的營商環境,稅務執法更有溫度。實施“首違不罰”清單制度,在嚴格規范稅務執法的基礎上,對稅收違法行為危害后果輕微的納稅人給予及時糾正的機會,降低了納稅人首次因資料報送不全、納稅申報逾期、發票使用失誤等情形造成的受罰風險,體現了“柔性執法有溫度”,進一步提升了納稅人獲得感。
二是增進了相互理解包容,征納關系更為融洽。實施“首違不罰”清單制度既體現了對市場主體的包容和善意,又增進了納稅人對稅收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有助于減少征納矛盾。對“首違不罰”清單中的稅收輕微違法行為快速處理,也有利于執法資源向重大稅務案件傾斜,整體上提高了執法效率。
三是增強了企業的自我約束意愿,納稅人自愿遵從更加主動。實施“首違不罰”清單制度,并非簡單地不予處罰了事。對“首違不罰”清單中的稅收違法行為,稅務機關通過責令限期改正等方式進行提示,督促其及時糾正違法行為,并運用說服教育、約談提醒等方式,告知納稅人依法及時履行義務,促進了稅法遵從。如江蘇稅務部門推行“首違不罰”清單后,納稅申報、發票管理等方面的稅收違法行為處罰量下降約三成,經過“首違不罰”的納稅人,90%不再發生同類違法行為。
韓國榮表示,優化稅務執法方式,直接關系著人民群眾對黨和政府的信任、對稅收法治的信心。下一步,稅務部門將持續深化稅收征管改革,進一步營造穩定公平透明的稅收營商環境。
持續高壓打擊“三假”?曝光3起典型案例
媒體記者十分關心稅務部門打擊虛開騙稅違法行為的有關情況,稅務總局稽查局副局長付利平表示,2018年8月以來,稅務總局聯合公安部、海關總署、人民銀行組織開展了打擊虛開騙稅違法犯罪專項行動,查辦了一批大案要案,為國家挽回了巨額稅款損失。今年上半年,共檢查涉嫌虛開騙稅企業7.21萬戶,配合公安機關對3728名犯罪嫌疑人采取強制措施,另有1085名犯罪嫌疑人在專項行動的震懾下主動投案自首,有效遏制了虛開騙稅的猖獗勢頭,有力維護了法治、公平的稅收營商環境。
付利平介紹,上半年打虛打騙工作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特點:
一是持續加大“三假”打擊力度,保持高壓態勢。聚焦沒有實際經營業務只為虛開發票的“假企業”、沒有實際出口只為騙取退稅的“假出口”、不具備條件只為騙取稅收優惠的“假申報”,上半年相繼開展了多個批次集中打擊行動,始終保持嚴厲打擊涉稅違法行為力度不減,頻次不減。
二是持續深化部門協作,發揮集成打擊優勢。各部門充分發揮各自優勢,進一步深化密切協作,深度融合,推動部門協作實體化運作,跨區域、跨部門數據共享,對犯罪團伙聯合研判,實施精準打擊,充分發揮了部門合成作戰優勢。
三是持續關注新動向,嚴打電子發票虛開。2021年1月,增值稅專用發票電子化試點全面推行后,出現了虛開電子發票的新動向。四部門組織專門力量集中打擊,已成功破獲多起虛開增值稅電子專用發票和普通發票的案件,形成對電子發票虛開零容忍的嚴打攻勢,全力護航發票電子化改革。
四是持續加強源頭治理,筑牢立體打防體系。在不斷加大打擊力度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大數據優勢,不斷加強源頭治理,結合深入推進實名辦稅,強化數據分析和風險預警管控,構筑事前防、事中阻、事后查的立體打防體系,持續壓縮違法犯罪空間。
付利平表示,今年以來,稅務總局已先后曝光多起虛開騙稅等稅收違法犯罪典型案例,對“假企業”“假出口”“假申報”露頭就打,始終保持對虛開騙稅等稅收違法犯罪行為嚴厲打擊的高壓態勢。在發布會上,她代表稅務總局再曝光破獲的3起虛開騙稅典型案例。
案例一:浙江湖州破獲“4·15”騙稅案。2020年5月,浙江湖州稅務、公安、海關、人民銀行四部門聯合破獲“4·15”騙稅案,打掉虛開、介紹虛開、配單、地下錢莊和騙稅犯罪團伙5個,抓獲犯罪嫌疑人20人。經查,該團伙在沒有實際貨物交易情況下,虛開發票,虛假出口,騙取出口退稅,涉及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1730份,虛開金額2.17億元,騙取出口退稅2087.32萬元。
案例二:深圳破獲“驚雷3號”虛開騙稅地下錢莊案。2020年7月,深圳稅務部門聯合公安、海關、人民銀行以及稅務總局駐廣州特派辦成功破獲“驚雷3號”虛開騙稅地下錢莊案,打掉虛開、騙稅、地下錢莊等多個環節的9個犯罪團伙,抓獲犯罪嫌疑人77人。經查,該團伙非法獲取上游虛開的增值稅專用發票抵扣進項稅額后,將他人貨物冒充成自身企業貨物報關出口,取得報關單據騙取出口退稅,涉嫌虛開發票金額40多億元,涉嫌騙取出口退稅1.5億元。
案例三:寧波破獲“6·10”利用軟件企業即征即退優惠政策騙稅案。2020年11月,寧波稅務稽查部門聯合公安、海關、人民銀行成功破獲“6·10”利用軟件企業即征即退優惠政策騙取出口退稅案,抓捕犯罪嫌疑人7人。經查,犯罪團伙在全國各地虛假注冊成立一批軟件企業和供貨工廠,虛構業務,騙取增值稅即征即退政策優惠,并騙取出口退稅。該案涉及全國14個省市,涉案金額27.73億元,已認定處理出口退稅款4348.18萬元。
“下一步,稅務部門將持續深入貫徹落實中辦、國辦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深化稅收征管改革的意見》,聯合有關部門持續加大力度,嚴厲打擊偷逃稅行為,進一步凈化稅收環境,保障國家稅收安全,切實維護守法納稅人的合法權益?!备独秸f。
鏈接:稅收數據反映上半年經濟運行穩中向好 學黨史辦實事持續推進辦稅繳費便利化——國家稅務總局新聞發布會實錄